每人一‧信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

4 posters

向下

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 Empty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

發表  3f(17) 周二 3月 25, 2008 9:20 pm

古言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。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。若要把「讀萬卷書」及「行萬里路」分個高低,我認為兩者不分伯仲。

清代錢泳的《履園叢話》中說到:‘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’二者不可偏廢。

沒錯,萬卷書不但可以給我們很多在學識上的滿足,也是豐富自己的橋樑,作自己一個好的前路。 孟子少時發憤讀書,渾然不知晝夜,遂通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等經。求知以“博覽群書”始,實不失為合理之舉,因為以個人有限的精力,萬萬不足以親身一一發現、經歷,且無此必要,明智之舉就是通過博覽群書把已有的知識、學說納入胸中。但是如果當行過萬里路見到萬千人之後,反而覺察到自己的轉變要更加大,更加可以廣闊自己思維反應同感覺! 因為每一個人的觀感方法行為動作本能都有不同之處。況且我們不要只顧讀書,因為書本是死的,也許會有錯漏,所以我們除了要吸取課本上的知識外,還得要多到各地旅行,開拓視野,以增廣見聞,吸取更多經驗。

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曾經就學於當時著名學者孔安國、董仲舒,跟他們學習《古文尚書》和《春秋》公羊學。司馬遷在這些大師的影響下,開拓了思路,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,二十歲那年,司馬遷為了對歷史和傳說進行深入的研究、探索,開始了他的漫遊生活,他經過長江、淮河,到達浙江,在會稽山向當地人考察了大禹治水的傳說。為了尋找舜葬於九嶷山和遺跡,他跨過沅水、汀水來到九嶷山。他到齊魯舊地親至孔子的家鄉曲阜,瞻仰了孔子廟堂。司馬遷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。足跡遍及半個中國,向人們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,為他後來撰寫《史記》準備了條件。

要想在學業上有所成就,不僅要有讀萬卷書的間接經驗,還應該有行萬里路的勇氣與魄力。如果司馬遷一心閉門讀書,師心自是,想寫出像《史記》那樣的生動而深入人心的宏篇巨著是不太可能的。明代李時珍為了完成他的巨著《本草綱目》,也曾遍遊大江南北,到過江西的廬山、江蘇的茅山,南京的牛首山,還曾到安徽、河南、湖北等地採集藥物,共走了上萬里路。路途上通過訪問種田、捕魚、打柴、打獵的人,極大地豐富了原有的自己的藥物知識。他們從真實生活中獲得第一手材料的做法,是很值得人們借鋻的。

能讀萬卷書當然是好事,所謂開卷有益。因為書本上記錄的是前人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。但這些只是書本上的東西,你未親自經歷或親自見過,始終是紙上談兵,印象不會深刻。所以"行萬里路, 勝讀萬卷書"的說法固然不錯,但若能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就更為理想。

3f(17)

文章總數 : 3
注冊日期 : 2008-03-09

回頂端 向下

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 Empty 回復: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

發表  3f07 周五 3月 28, 2008 10:25 pm

這篇文章的例子十分足夠,不過作者曾在文章首段提過「讀萬卷書」及「行萬里路」兩者不分伯仲,但文章中所舉我例子都是偏向證明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。所以我建議作者在兩方面的例子應該平均一些,避免偏向其中一方。

3f07

文章總數 : 3
注冊日期 : 2008-03-07

回頂端 向下

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 Empty 回復: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

發表  3f(27) 周日 3月 30, 2008 12:23 pm

內容十分充實,
文章運用了兩個史例,來證明行萬里路,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運用任何例子去證明讀萬卷書,
因為你的論點是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,兩者都不相伯仲,所以請注意一下。

3f(27)

文章總數 : 3
注冊日期 : 2008-03-06

回頂端 向下

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 Empty 回復: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?(17)

發表  3f(37) 周一 3月 31, 2008 8:24 pm

(我個之前post無啦啦比人del左...寫左D野冇晒,好唔公平!!)

我覺得這篇文章的內容很豐富,舉了不少例子.可是那些論據好像跟論點有點出入.
這篇文章的論點是「讀萬卷書」及「行萬里路」兩者不分伯仲,但司馬遷和李時珍的例子都是說明了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.

affraid 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7006042802001 affraid

3f(37)

文章總數 : 3
注冊日期 : 2008-03-09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